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> 医护风采 > 医护心得> 文章正文

读书就是读自己

时间:2018-07-26 17:27 浏览:

——读《黄帝内经》有感

  我们读书是在读什么?读鲁迅、周作人,还是傅雷、梅里美?其实都不是,我们读所有的书,最终的目的,都是读自己。——白岩松

  前不久有同事问我,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视为一天,那现在的你是几点钟?我说本来应该是下午2-3点钟,可我却活到了5点钟!在当今金钱崇拜和物欲横流的社会里,人生一世实在是苦,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,人家就利用你欺辱你。你稍有才德品貌,别人就排挤你,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,就先得和他们周旋,还得准备随时吃亏。所以年龄不到40岁的我,却内心焦虑、反应迟钝、没有目标,也没有成就……整天无精打采,萎靡不振!我不喜欢自己,内心迷茫,也更加重了焦虑!为此我看各种书,想从别人的故事里读懂自己,从书中获取平静。

  我大多读中医和养生方面的书,曾无数次在各种杂志或短文里看到过有关《黄帝内经》的内容,都是古文形式存在的,怕读不懂,没有信心去读。还好不久前我们医院成立职工书屋,有了这本书,我斗胆借来了,没想到是有注释的,第一天就吸引了我。说起来也很惭愧,《黄帝内经》的灵魂就是要顺应自然,日出而作,日落而栖、天人合一的,可我借来的当天夜里,因为内容太吸引我,居然看到夜里两点才休息,与学习的目的背道而驰,很是惭愧,真所谓“嘴上说养生,身体却在轻生”。《黄帝内经》其实是以皇帝和他几个老师对话的形式存在的。作者似乎就是皇帝和他的几位老师,是集体、多人长期努力的结晶。

  书中写到:“乃问于天师曰:余闻上古之人,春秋皆度百岁,而动作不衰;今时之人,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。时世异耶?人将失之耶?岐伯对曰: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数术,食饮有节。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今时之人不然也,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。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,起居无节,故半百而衰也。”意思就是:“皇帝问岐伯道: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,年龄都超过了百岁,但行动没有衰老的迹象;现在的人,年龄到了50岁,动作就显得衰老了,这是时代的不同呢?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的缘故?岐伯回答说:上古时代的人,大都懂得养生之道,取法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,用保养精气的方法来调和,饮食有节制,起居有规律,不过分劳作,所以形体和精神能够协调统一,享尽自然的寿命,度过百岁才离开世间。现在的人就不同了,把浓酒当做甘泉般地贪饮,把任意妄为当作生活的常态,醉后还勉强行房,纵情声色,以致精气衰竭,真气耗散。不懂得保持精气的盈满,不明白节省精神,一味追求感官快乐,违背了生命的真正乐趣,起居没有规律,所以五十岁左右就老了。”

  书中还说:“夫上古之人之教也,下皆为之,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何来?是以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。气从以顺,各从以欲,皆得所愿。故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,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曰朴。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。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,故合于道。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,以其德全不危故也。”意思就是:“上古时期,对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的教诲,人们都能尊守。对于四时不正之风,能够及时回避,思想上清净安闲,无欲无求,真气深藏顺从,精神持守于内而不耗散,这样,疾病怎么会发生呢?所以他们心志闲淑,志向有界限,私欲很少,心情安宁,没有恐惧,形体虽然劳动,但不过分疲倦。真气从容和顺,每个脏腑都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。只吃自己该吃的东西,穿适合自己的衣服,干自己能干的事情,互相之间也不羡慕地位的高低,人民自然朴实,过度的嗜好,不会干扰他的视听,淫乱邪说也不会惑乱他的心志。无论愚笨聪明有能力无能力的,都不追求酒色等身外之物,所以合于养生之道。因而他们能够度过百岁而动作不衰老,这是因为他们的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的缘故。”

  看了这本书,才知道,《黄帝内经》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,意味着生命医学在古代文化中就是帝王之业。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,但人的本性没有变,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中来的,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。生命活力从哪里来的?魄力、精神、胆识、意志、聪明都来自于肝胆和肾。比如肝火旺者,性情急躁,肾经不足者,思维力不够,性情急躁或思维力不够,又或者我这只手端不住一个水杯(肝主握固),怎么控制全局,身体结构和功能出了问题,做事能力也就出了问题,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,所以《黄帝内经》不仅是医学,也是社会学,中国的文化,中国的国学,从医入道,道以医显。凡是道,都跟生活经验,跟对自然天地万物和自身的领悟密切相关,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,要学中医,永远不会太晚,只要生活过,对人生有一定关注,对天地自然和人生有一定的领悟,就可以学懂中医。比如我们整个社会,如果社会是浮躁的,人们就容易得浮躁的病,上实下虚,比如失眠,抑郁等等。中国把疾病说成“万恶淫为首”“百病生于气”。所以,真正的医疗保险、真正的身心健康其实就是精神文明。(南涧县中医医院外科 李艳香)